【直報網北京6月12日訊】(投中網)《神經浪游者》作者威廉·吉布森說:“未來已來,只是分布得不太均勻。” 互聯網的分布尤其如此。先是歐美,之后中國,如今,投資人和從業者紛紛押注,昔日的好時光將在東南亞將重現,騰訊與阿里的先頭部隊,也已經在東南亞開始新的戰爭,在這之中,電商的爭奪尤其激烈。 阿里在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上持續加注,從16年開始,已豪擲40億美金。此外,阿里還聯手軟銀投資另一家電商平臺Tokopedia, 去年12月完成11億美元戰略投資,加上17年F輪的投入,Tokopedia兩輪融資達22億美元。印度尼西亞本地電商平臺Bukalapak今天完成D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,其背后的金主就有螞蟻金服。 騰訊在出行、電商、物流、文娛、金融幾乎每個重要領域都有出手。騰訊是Sea的最大股東,持股34.3%,而Sea麾下有區域領先的游戲公司Gerena,頭部電商公司Shopee 和支付平臺Airpay,人稱“東南亞小騰訊”。騰訊在2018年初、2019年初持續參投出行起家的Go-Jek,如今Go-Jek已經成長為百億美金級別的東南亞巨無霸。除了獨角獸,騰訊的參投名單里,還有泰國數字內容平臺Ookbee、支付平臺Voyager等。 日益增長的國內壓力、前景廣闊的海外市場,都讓東南亞成了必爭之地,而中國巨頭的進駐,也在改造著當地的互聯網生態。 阿里正在把Lazada改造成新的淘寶,而騰訊,則希望Shoppee復制京東,狙擊阿里。 一、阿里騰訊激戰東南亞 阿里和騰訊都頭頂這國內增速放緩的這團烏云。 阿里巴巴新季度的財報顯示,雖然其電子商務的增長從上一季的41%回至51%的航道,然而降速的壓力依然存在。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預測,阿里未來一年的增速將降至33%。阿里的收入非常依賴客戶管理,而這一核心業務增速也在放緩。2018年第四季度,阿里客戶管理收入以496億,占其總營收的42%,而19年一季度,這部分的比例降至32%。阿里不惜騰出大把流量扶持試驗傭金的貨幣化,然而本季度客戶管理收入增長約為31%,前幾個季度的增速更是在30%以下。 從騰訊新季度的財報來看,游戲作為騰訊曾經的收入支柱在第一季度依舊難挽頹勢。 2018年,騰訊網游以1040億元占總營收的33%,騰訊網絡游戲業務收入連續三個季度下降,從2018年第一季度自后,增幅再未超過6%。今年一季度,手游收和PC游戲收入更是同比下降2%,騰訊另一重要收入來源的廣告的增速也出現放緩,今年一季度,廣告收入134億,同步增長25%,創單獨公布這一業務收入以來的最低增速。 從社交、電商、外賣、出行、文娛,金融,阿里和騰訊龐大帝國的觸角深入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,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全面影響著兩大巨頭,而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更是時刻牽動著兩巨頭的神經。2018年我國GDP增速6.6%, 比2017年低0.2%,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數值,而2108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的增速也收縮到41%,為三年以來的最低。事實上,從2017年開始兩家公司的增速已經放緩,17年三季度,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增速同為61%,之后就逐漸下降,騰訊一季度的增速已跌至16%。 國內流量增長也漸進瓶頸。Questmobile數據顯示,2015年第三季度,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增速達5.64%,而到了2017年第四季度,增速僅為0.84%,2018年第三季度,中國互聯網活躍用戶已達11.22億,前三季度用戶增量僅為0.27億。除了下沉市場的滲透之外, 去哪里搶占更多的用戶? 人口眾多、年齡結構年輕化、互聯網飛速發展、終局未定的東南亞,成為了巨頭瞄準的價值洼地。而中國互聯網企業通過激烈的廝殺,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,資本、經驗、人才皆有儲備。 出海,正當時。 |